每个人体内都有数万亿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我们将其统称为微生物群。肠道菌群是寄居在人体肠道内微生物群的总称,是近年来微生物学、医学、基因学等领域最引人关注的研究焦点之一。多项科学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对健康的作用非比寻常,它不仅会影响体重、消化、免疫力等,还能控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反过来,药物也会影响肠道菌群。
1/4常用药会破坏肠道菌群
有数据统计显示,现代人已经成为迄今为止用药量最多的几代人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均预期寿命的延长,2型糖尿病、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持续上升,患病人群通常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这可能增加肝肾损伤风险。
近日,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许多常用药物对肠道菌群都有强大的影响,甚至大过疾病、吸烟和饮食影响的总和。该研究纳入了2173名健康或患有常见慢性疾病的患者,分析了用于8个主要适应证(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血栓、心律失常、痛风、消化系统疾病和感染)的28种药物,以及几种药物组合对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显示,许多药物会对肠道菌群的结构和状态产生负面影响。
众所周知,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肠道菌群,但对肠道产生不利影响的不只抗生素。2018年《自然》杂志刊发一篇名为《非抗生素药物对人类肠道细菌的广泛影响》的文章指出,在我们常用的1000多种药物中,竟有1/4可能扰乱肠道菌群,有40种药物甚至会影响10种以上肠道细菌,其中大部分都不是抗生素。并且,药物对肠道的负面影响还可能随着服药时间而累积。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沈杰介绍,随着抗生素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形势越来越严峻,已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重要威胁。抗菌药物在杀灭致病菌的同时,也会杀灭身体内的有益菌,导致菌群失调,甚至诱发二重感染。另外,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抗生素治疗史会增加肥胖、2型糖尿病、其他代谢和炎症疾病的风险。
“长期使用一些非抗生素药物,同样也会对肠道菌群产生不利影响。”沈杰举例,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对胃酸的抑制作用会改变胃肠道酸碱度,从而使大肠杆菌等的数量显著增加,造成肠道菌群失调,甚至引发疾病;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胍则会通过增加微生物对维生素B12的摄取,使服药者体内缺乏维生素B12。
菌群失调不可小觑
肠道内的细菌种类数以百计,主要可分为三大类:一是“有益细菌”,即共生菌群,主要有拟杆菌、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二是“有害细菌”,即致病菌群,如沙门氏菌、致病大肠杆菌等,一旦误食进入肠道,就可能导致腹泻、食物中毒等;三是介于前二者之间的“条件致病菌”,主要有肠球菌、肠杆菌等,数量不多,但不稳定,在肠道健康时,共生菌群具有压倒性优势,条件致病菌就会“消停”,如果共生菌群遭到破坏,条件致病菌便会引发多种肠道疾病。通常情况下,肠道内的菌群维持在动态平衡的状态。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曹海龙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健康人的肠道菌群是多样化的,不仅能反映人体的健康状况,还能帮助医生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沈杰指出,肠道菌群主要有三大作用:1.生物屏障。状态正常的肠道菌群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有害物质的入侵,协助肠黏膜及时将其排出体外。2.合成营养物质。肠道菌群参与人体多种生理过程,最主要的功能包括帮助合成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K等,还有与药物代谢相关的酶。3.免疫功能。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负责70%以上的免疫工作,功能正常的肠黏膜和状态良好的肠道菌群是抵抗疾病强有力的防线。当肠道菌群不健康时,乳酸菌等“有益细菌”数量减少,导致肠内杀菌作用变弱,免疫功能随之下降,病原体就更容易入侵。
肠道菌群与人体的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其他代谢通路都有一定联系,若菌群平衡遭到破坏,人体的健康状况也会发生变化,可能出现便秘、肠炎、溃疡等,严重的甚至影响寿命。沈杰告诉记者,国外曾有一项研究,将年轻小鼠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年老小鼠体内,结果发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年老小鼠的衰老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肠道菌群紊乱不仅会导致功能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大肠癌等多种肠内疾病的发生,也会增加许多肠外疾病的患病风险,比如过敏性哮喘、自闭症、肥胖、糖尿病等。肠道菌群具有产生胆固醇氧化酶,抑制肝脂肪合成酶活性,影响胆盐的肝-肠循环等作用,若肠道菌群紊乱,血压就会上升,高血压反过来又会扰乱菌群,形成恶性循环,增加患脑卒中、心肌梗死、主动脉瘤等心脑血管病的风险。另外,高脂、高蛋白饮食会破坏肠道菌群结构,减少肠道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使“有益细菌”双歧杆菌数量下降,引起肠炎、肠癌及糖尿病等疾病。
科学用药,健康生活
上述最新研究表明,药物会影响肠道菌群稳定性,进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一定影响。对此,曹海龙表示,这项研究的结论并不全是消极的,我们只有充分了解药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才能为药物再利用、制订个体化治疗和预防策略提供一定帮助。老百姓要纠正不良用药理念及习惯,以免给肠道菌群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对身体健康造成连锁反应。
沈杰表示,从用药角度来看,避免损伤肠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随意用药、少用药。“目前抗生素滥用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人遇到轻微的感冒发烧或腹泻,都会选择自行吃药缓解。”事实上,人体免疫系统十分强大,这些“小毛病”通过多喝水、补充电解质等营养,依靠自身抵抗力就能够痊愈,通常无需用药。需要强调的是,在必须服药治疗时,不要一味纠结于药物对肠道的损伤,应科学、辨证地看待它。“药物伤肠虽证据确凿,但大家也不必过于恐慌。”曹海龙表示,通常情况下,药物治疗所带来的益处都远远大于副作用。遵医嘱服药能够在保证疗效的同时,最大程度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伤害。用药还讲求对症,这样才能减少不必要的药物损害,若是在网上或药店自行购买,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按疗程使用。如果用药几天后症状仍未好转,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肠道菌群的动态变化除了受药物的影响外,还与饮食、起居、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注意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现代饮食结构通常高油、高盐,纤维素摄入较少,营养不均衡,会影响肠道菌群的动态平衡。还有许多年轻人,喜欢利用节食减肥,饥一顿饱一顿,导致营养摄入不足,肠道菌群缺少了“动力源”,不能规律工作,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菌群萎缩、活性下降。沈杰建议,应保证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科学的饮食习惯,不要长期摄入高糖、高脂食物,必要时可补充膳食纤维及益生菌;同时还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腹泻;减少久坐,养成规律的锻炼习惯,才能铸造起坚实的“防卫城墙”,保护人体免受疾病的侵扰。
与《四分之一常用药会破坏肠道菌群 科学用药免受疾病侵扰》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日常保健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
临床上有个说法叫撤药综合征或撤药反应,是说长期服用一些药物...
门诊中,不少患者有类似的抱怨,最开始觉得痒,挠了挠就好了。...
体检是防病查病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总有不少人对体检的一些...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