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运动 意外事故 科学处理 中度损伤 撤药反应 骤然停药 药物减量 撤药综合征 皮肤瘙痒 皮肤粗糙 银屑病 单纯性苔藓 体检 微小误差 饮食准备 用药准备 植物性饮食 放屁增多 结肠健康 身体健康 冬季进补 薯类食物 健脾通便 润燥降压 智齿 牙髓炎 根尖周炎 无症状智齿 自行吃药 血脂高 减脂治疗 降脂药物 尿酸水平升高 关节肿胀 血尿酸水平 高尿酸血症

冰雪运动中易发生意外事故 如何科学处理亟需科普

2022-01-26 16:43:22 来源:生命时报 收藏

“十四亿人迎冬奥,三亿人上冰雪。”借着北京冬奥会的热度,今年更多人参与到冰雪运动中来,但由此产生的意外受伤事件也不少。一项调查显示,我国冰雪运动造成中度损伤的发生率约25%~35%。如何防范冰雪运动中可能发生的损伤,发生后如何科学处理,亟需科普。

受访专家:

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 王雪松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 路文

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员、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护士 田佳璐

很多损伤源于盲目自信

东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师路文介绍,冰雪运动中发生受伤、残疾或身亡等意外事故,可从以下两方面考虑原因。

运动者:高估自身能力。盲目自信是冰雪运动中导致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首先,运动前没有充分热身,肌肉韧带僵硬,摔倒时不能灵活应变。其次,选择远高于自身能力的雪道,极有可能导致冲撞受伤。第三,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路文说:“冰雪场上常见到一些人随时停下、随时启动,滑行时也不注意观察周围环境,还有些人不戴护具就开始滑。”

运动场地: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很多冰雪场地运营者为节约成本不及时维修,成为安全隐患。此外,一些滑雪场安全员未对运动者尽到提示和管理义务,在各级雪道入口没有进行引导劝阻;雪道周围也没有安全员巡逻检查,制止不规范行为。

有数据显示,八成以上的意外受伤均因运动者操作不当造成。路文提醒,在冰雪运动前应从头到脚佩戴好护具,做好充足准备;学正确的滑行姿势、发力位置和摔倒要领,新手最好在专业冰雪教练指导下运动,减少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滑雪是低温环境下的剧烈运动,身体疲劳时和酒足饭饱后不适宜进行冰雪运动。▲

充分热身保护软组织

想要玩好冰雪运动,稳定的下肢力量和关节控制缺一不可。如果运动前没有做好热身,激活全身的大小肌群,就可能在运动中发生肌肉拉伤、痉挛和关节扭伤。

肌肉拉伤。运动前热身不充分,导致肌肉无法快速适应高强度运动,肌肉负荷过重就会引发软组织损伤;姿势不正确和发力点错误,也可能导致肌肉拉伤。常见部位有大腿后侧、腰背处、腹部、上臂等。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王雪松建议,如果出现肌肉拉伤,应立即停止运动;若出现瘀血肿痛等症状,要采用冰敷的方法让受伤部位迅速降温,减少伤处肿胀、疼痛及痉挛。具体做法是:将包裹毛巾的冰袋敷在患处,伤后24小时内,每隔2~3小时冰敷20~30分钟即可。

关节及韧带拉伤。冰雪运动中,受伤最多的部位就是膝关节。路文介绍,滑行时为掌控衡,通常需将膝关节轻轻弯曲,膝盖内收,导致内侧副韧带和前交叉韧带处于绷紧状态,就像橡皮筋被拉伸,如果超过了它的极限状态,就会造成韧带损伤或断裂。王雪松表示,如果在落地时膝关节有伸直、外翻、扭转的情况,往往容易损伤内侧和前侧韧带;若是冲击力较大的跪地摔跤,则极易损伤后方韧带结构。一旦发生扭伤,关节不能负重或活动明显受限,应立即呼叫救援人员,需到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明确伤情,及时治疗,避免留下后遗症。▲

戴全护具防皮损

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护士田佳璐说:“皮肤伤害在冰雪场地上比较常见,伤势一般较轻微,可以自己先行处理。”

皮肤擦伤。滑行时若不慎摔倒,衣服、皮肤和地面产生摩擦,手臂、膝盖等很可能被擦伤,尤其速度快时损伤较严重。若皮肤表皮剥脱、渗血,应及时止血,可用碘伏消毒;对于淤血和血肿,可先冰敷,3天后再进行热敷和按摩,可减缓疼痛。

皮肤割伤。由于冰刀和雪板的板刃较锋利,可能造成切割伤。因此,在冰雪场应始终佩戴手套、穿长衣长裤,防护服也应选择防切割的材质。如不慎发生切割伤,应先进行压迫止血和消毒;若出血量较大,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眼部伤害。雪地能够反射95%的太阳光,如果没有滑雪镜的保护,极易出现雪盲症。田佳璐表示,滑行时若眼睛出现疼痛、怕光、流泪、视物不清等症状,千万不要用手揉,要用纯净水或眼药水清洗,然后用柔软的医用棉纱覆盖眼睛,闭眼休息。此外,路文表示,专业滑雪镜片可分为亮片与暗片两种,亮片适用于阴天,能够较少遮挡紫外线,视野清晰;暗片适合晴天,能够阻挡更多阳光,滑雪时更为安全;也可按需配置适合自己的镜片。▲

善用肌肉贴少冻伤

冻伤指极寒环境造成人体局部或全身出现血管灌注缺失,如手、脚、鼻子、耳朵等都易发生冻伤。路文介绍,冻伤前往往感觉局部非常冷,有刺痛感。因此滑冰或滑雪时,一旦观察到局部皮肤发白,有针刺感或麻木感,应立即离开低温场地,更换被打湿的衣物鞋袜,进行局部复温。

王雪松表示,可用40℃的温水浸泡冻伤部位,同时穿上厚衣服保暖;不要用搓揉方法促进冻伤部位的血液循环,且浸泡皮肤的水温不能过高;特别注意不能马上烤火,过热可能导致皮下组织坏死。如果脚上冻起泡,不要立即脱去袜子,等复温消肿后再更换。

预防冻伤十分简单。路文建议,在面罩护不到的位置可使用肌肉贴,贴在面部与鼻子上能有效防护到整个面部。滑冰或滑雪时可在雪鞋内放置加热鞋垫、热帖等发热物品进行保暖,运动后应把雪鞋内胆及时烘干。此外,穿双厚实的滑雪袜可实现“双保险”。▲

学会摔跤不骨折

滑行时,一旦外力冲击或重量负荷超出身体承受,就易发生骨折,常见部位有腕、踝、膝盖、锁骨、肩、腰。

腕关节骨折。田佳璐表示,手腕是新手受伤频率最高的部位。这是因为新手还没掌握正确的摔跤要领,跌倒时通常直接用手腕支撑,极易导致扭伤或骨折。因此,新手在学冰雪运动的初期就应佩戴护腕,通过提供压力、限制腕关节活动来给予保护。向前跌倒时,应用肘触地,让肘关节承受更大的力量;向后跌倒时,应双手前伸,肘关节向后伸,同时缩回手臂,卷曲身体并滚动,以此减小冲击力。

头颈部及脊柱损伤。多发于滑雪运动中,也是最严重的一种运动损伤,在跌落、高速碰撞、向前扑倒等情况下容易发生。脊柱一旦受损,可能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伤者感觉不到也不能活动自己的肢体。路文强调,此时一定要呼叫专业救援,并耐心等待,切忌自己挪动,救援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可能比原始损伤更严重。对于头颈部及脊柱外伤,同样应以预防为主。对于滑雪运动来说,头盔可以保命,必须配戴;护背、护腰能保护脊柱和腰部,以防损伤重要部位。此外,滑雪爱好者要量力而行,提升自我保护意识。

与《冰雪运动中易发生意外事故 如何科学处理亟需科普》相关的文章>>

春节返乡路途辛苦、宅家不注意温差变化,这些情况都可能患上感冒,患者往往会出现头昏、浑身酸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影响过年好心情...[ 查看全文 ]
肉丸又名肉圆,寓意团圆,是传统美食之一,常用于火锅、炒菜、煲汤等。肉丸除现做现吃外,还可以通过速冻技术加工成速冻肉丸,成为百姓...[ 查看全文 ]
俗语说无鱼不成宴。鱼肉味道鲜美,还能为人体提供每天所需的蛋白质及维生素等。特别是逢年过节,人们都喜欢用精心烹制的鱼来讨个年年有...[ 查看全文 ]
1、一般来说菠萝蜜没熟是不建议吃的。2、菠萝蜜作为一种时候十分受欢迎的水果,味道甜美,但是没有熟透的菠萝蜜味道却比较涩,所以是不...[ 查看全文 ]
低血糖的典型表现为心悸、乏力、出汗、饥饿、面色苍白、震颤、恶心、呕吐等,但部分人群发生低血糖时却没有症状,错失及时纠正的机会,...[ 查看全文 ]

热门搜索:

养生 健康 保健

日常保健

更多
  • 中老年人冬季洗热...

  • 五个常见控糖套路...

  • 我国超1/5的人饱受...

  • 唇部皮肤比其他部...

图说健康

更多

体育健身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