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在床上度过,好的睡眠质量是机体正常代谢运转的重要保证。
好好睡觉,对当代成年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今年年初,中国睡眠大数据中心发表的《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有睡眠障碍的人高达38.2%,远超世卫组织评估的27%。成年人为了自救,发明了褪黑素、睡眠喷雾、耳塞眼罩、安睡床垫等等五花八门的产品,甚至还打出了追求“婴儿般的睡眠”的口号。
但其实,在中国乃至全球,婴幼儿群体才是真正的睡眠障碍“重灾区”——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几年前,某跨国集团曾对亚洲婴幼儿睡眠进行过广泛调研,公开数据显示中国宝宝睡眠障碍高达76%;
2016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儿童睡眠研究中心发布了对300个婴儿开展的为期3年的睡眠研究报告,发现夜间能够连续睡眠的6月龄婴儿仅占10.2%,9月龄略微上升至11%,哪怕1周岁也才12.9%;
5年后,育儿专家崔玉涛也曾解读过《中国婴童2021睡眠质量白皮书》,超过66%的家庭认为宝宝有睡眠障碍;
这些数据在各类社交网络上,演变成了一个个真实具体的案例,无数的新手妈妈在宝宝频繁夜醒中焦虑、崩溃、自愈,笔者本人也是深受其扰的一员。
睡眠不是“一睡到底”,而是循环往复
和成年人所企盼的“一觉到天亮”的理想睡眠不同,婴幼儿的睡眠模式其实是入睡更难、睡眠更浅、时长更短。如果将婴幼儿的睡眠模式放在一个成年人身上,那将苦不堪言,多数有新生儿的家庭都会被宝宝的睡眠“折磨”,短则数月,长则两三年。
在了解婴幼儿睡眠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睡眠的本质。人的睡眠是两种状态交替进行。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第一种,是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NREM),具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1、2期为浅度睡眠期,第3期为深度睡眠期。NREM状态下,我们的身体会越来越放松,脑电波明显变慢(所以深度睡眠期也叫“慢波睡眠”),直至全身肌肉松弛,大脑“宕机”式休息,进入非常有意义的睡眠阶段,人的体力和精力得到充分恢复。
第二种,是快速眼球运动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REM),这是一个做梦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大脑又开始偷偷“加班内卷”,眼球快速运动,梦境发生。如果此时醒来,还会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这也是为什么经常有人说自己没睡好,做了一夜的梦,大概率就是他每次醒来都是REM睡眠期,梦境还历历在目。
一个神经系统发育正常且成熟的成年人,NREM和REM在睡眠中是交替出现的。
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有90~100分钟,一般是从清醒到深睡的NREM(60~70分钟)过渡到REM(15~30分钟),即完成一个睡眠周期,即“觉醒→NREM睡眠→REM睡眠”。然后再回归到NREM重新开始,一个晚上大概经过4~6个这样的循环。
重新认识婴幼儿睡眠真相
了解了成年人正常的睡眠模式后,再回到婴幼儿睡眠有多“渣”这件事上,就很好理解了。
你可以结合自身经验回想,REM时期由于大脑比较活跃,如果这个阶段醒来就会很疲劳,甚至有起床气。幸运的是,我们成年人的睡眠只有20%的时间处于REM时期,且不易惊醒。
而婴幼儿睡觉时,有50%的时间处于REM时期。大脑始终比较活跃,很容易被各种因素“吵醒”,醒来也和成年人一样感到疲惫和心情不好,这是“睡渣”的真相一。
睡眠是婴幼儿生长的黄金时期,生长激素分泌旺盛,骨骼快速发育,神经系统高速发展,建立新的突触。如此看来,婴幼儿睡眠的REM比例高于成人,是生长发育的必需阶段——睡梦中,宝宝也要紧锣密鼓地处理清醒时所接收到的外部刺激信息,让大脑“越用越聪明”。此外,REM睡眠还有助于婴幼儿的记忆力发展和大脑恢复。
而婴幼儿睡眠的真相不止于此。
真相二,除了REM占比高,婴幼儿的睡眠周期短,也是造成频繁夜醒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面说过,成年人的睡眠周期有90~100分钟,到了宝宝身上则大打折扣,只有40~45分钟。
而这短短的睡眠周期里,大脑活跃的REM时期占据了一半。剩下一半时间虽然在NREM时期,却也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有明显的浅睡眠、深睡眠的分段。
有研究称,0~2个月的宝宝,NREM分期不明显,2个月后才稍稍可以辨别,睡眠模式直接就是“觉醒→REM睡眠”,跳过了成年人中间的NREM睡眠;直到6个月后才开始向成年人“觉醒→NREM睡眠→REM睡眠”的睡眠模式慢慢转换。
婴幼儿睡眠周期短,所以有时一个周期结束,甚至不到一个周期(例如刚睡着、REM时期等)就会醒来。所以很多新手爸妈会因为“频繁夜醒”“宝宝落地醒”“不能睡长觉”等现象而感到焦虑,一个晚上醒来2~3次不算多,1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一醒也没什么稀奇。
第三,除了以上两个睡眠特点,更让新手爸妈崩溃的是宝宝自己“不会睡觉”。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婴幼儿,每个睡眠周期结束后都很容易醒来。但大人可以翻个身或者上个厕所回来继续睡,婴幼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醒来后大概率是无法自主入睡和自行接觉的,就会容易哭闹,需要家长以拍抱、喂奶等方式哄睡。
如此一来,就解释了为什么有新生宝宝的家庭长期休息不好。婴幼儿睡眠周期与成年人不同步,是造成新手爸妈熬夜到崩溃的主要原因。
假设父母和宝宝同时入睡,你这边刚进入NREM的第3段深睡眠期,宝宝的一个睡眠周期结束醒了,把你硬是从深度睡眠中拉出来,带着混沌的大脑和不愉快的心情好不容易哄睡后,大人也清醒了,只好重新来一次“觉醒→NREM睡眠→REM睡眠”的过程,还没完成一个周期,宝宝又醒了……如此恶性循环。
新手妈妈自救指南
这就是婴幼儿脆弱的睡眠,作为家长,只有了解他们的睡眠模式,了解他们为什么容易醒,才能知道如何正确地哄睡。
既然宝宝睡眠周期短,REM期占比高,我们作为家长就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长基数。足够的睡眠总量,才有可能弥补频繁夜醒时所带来的不足,尽可能保护宝宝的睡眠。
所以,宝宝一旦表现出困意,作为家长要及时捕捉睡眠信号,让宝宝尽快入睡,千万别再“毫不知情”地去引逗宝宝啦!让他们快速发育,尽可能早地摆脱频繁夜醒带给宝宝和家庭的困扰才是正解~
比如宝宝开始揉眼睛、打哈欠、往妈妈怀里钻、引逗不笑,就要考虑是不是该哄睡,帮他进入睡眠周期了。
同时,不要认为宝宝一睁眼就是睡醒了,他可能正处于大脑活跃的REM时期,看上去和清醒时差不多,不要打扰宝宝,让他继续睡。
秉持着不要让宝宝完全清醒的原则,在宝宝夜醒翻来覆去时,可以轻轻搂住,减少大动作以免宝宝把自己折腾醒。哭闹时也不要立即抱起,不仅容易彻底清醒,还很可能养成高难度的哄睡习惯(如拍抱、走动、萝卜蹲等),尝试简单的拍一拍、搂一搂让他继续睡。
除了睡眠周期变化导致的夜醒,还有几种常见的原因,要注意排除,帮宝宝顺利度过:
1.缺钙
频繁摇头、枕秃、脱发、流汗、尿味大、囟门增大等现象,考虑缺钙,平时注意补钙,补充维生素AD,多在户外活动晒太阳;
2.内耳前庭发育
频繁摇头、抓耳朵,6~8个月时,宝宝学会独坐、爬行等大动作,调节机体平衡的内耳前庭也开始发育,可以通过秋千荡、翻滚来缓解不适;
3.饥饿
喂养方式也是影响夜醒的原因之一,饥饿或者寻求奶睡安抚时,宝宝容易夜醒,可以尝试拉长喂奶时间、增加白天摄入量、增加辅食(6月龄后)来改善;
4.湿疹
婴幼儿免疫力低,在适应外界环境过程中,容易因为温湿度不宜引发湿疹,通过保湿或者用药等手段缓解;
5.肠胀气
好发于小月龄宝宝,由于胃肠道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在喂养过程中吸入空气,无法排出,可以通过排气操、益生菌、热敷等方式缓解;
6.其他
保持合理的温湿度、保持环境黑暗安静、及时更换尿不湿,若有其他疾病引起的频繁夜醒,请及时就医。
其实,每一位新手爸妈都会经历宝宝“睡渣”的阶段,请记住不要以成年人的生活方式去要求一个只知道吃喝拉撒睡的人类幼崽。相信只要好好学习解锁婴幼儿睡眠模式,遵循规律,我们都有机会收获一个天使宝宝。
参考文献:
《婴儿睡眠问题相关因素研究》
《中国睡眠大数据报告》
《中国婴童2021睡眠质量白皮书》
《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
文章由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出品,转载请注明来源。
作者:TUTU妈妈 科普创作者
审核:彭志平 中国睡眠研究会科普部主任
关键词:
相关的文章>>
热门搜索:
资讯
更多图说健康
更多疏风解毒胶囊的作用与功效是什么?疏风解毒胶囊可以起到解毒利咽...
艾叶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1、散寒止痛艾叶为菊科蒿属植物艾的叶...
治疗白发的偏方有哪些?1 桑白皮30克,五倍子15克,青葙子60...
紫癜性肾炎是什么病?所谓的紫癜性肾炎,就是由于患者对于某些东...
维生素ad是什么?维生素AD是指维生素A和D的混合制剂,是两种脂溶...
乙肝小三阳严重吗?乙肝小三阳有些比较严重,也有些不太严重的,...
常见疾病
更多体育健身
更多(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海南洋浦:探索自贸港“封关之路”,海关,...
2023年,网约车市场越来越“卷”了:网约车司机在变多,订单在...
(刊载于《湖南日报》2023年6月27日04版)信访突出问题,事关群众切身
近期,有网民反映云南梅里雪山飞来寺景点、金沙江大湾景点在国...
凯立新材融资融券信息显示,2023年6月26日融资净买入万元;融资...
想必现在有很多小伙伴对于泪水的拼音方面的知识都比较想要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