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预报,食源性疾病,病从口入,毒蘑菇中毒 有毒有害作业,防护措施,安全急救知识,职业病防护 有机食品,普通食品,营养价值,食品安全 过量食糖,人体健康,减糖行动,代糖产业 装修儿童房,合理规划,色彩过艳,收纳空间 特殊体质患者,春鲜美味,肿瘤患者,常见发物 春季盗汗,滋阴补益食物,阴津耗伤,新鲜水果蔬菜 干燥花蕾,清热解毒药,常用中药,清热解毒药 食源性疾病,野蘑菇野菜,红心甘蔗,发霉食物

厦门发布4月健康预报 这3种食源性疾病需重点预防

2022-04-26 16:03:08 来源:厦门晚报 收藏

天气慢慢变热了,吃东西要特别当心,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吃出病来。厦门市疾控中心发布的4月健康预报显示,最近这段时间,市民需要重点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河豚中毒、毒蘑菇中毒等食源性疾病。其中,细菌性食物中毒很常见,尤其需要警惕。

毒蘑菇中毒

吃了山间野蘑菇 不到半小时倒地

去年4月份,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诊过一名食用毒蘑菇中毒的患者。该患者阿扬(化名)在爬山途中,看见路边有不少灰白色平底长蒂野蘑菇,便采摘回家煮了吃。吃完不到半小时,他便倒了下去,呼之不应,四肢抖动,躁动不安。被紧急送往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首诊医生初步诊断他可能是毒蘑菇中毒,将其送入急诊部重症监护室(EICU),经过血液净化、导泻,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治疗,两天后阿扬才脱离生命危险,转入普通病房,一周后康复出院。

阿扬吃的是什么毒蘑菇?经省疾控中心理化检验室紧急鉴别,确认是鹅膏菌的一种——假残托鹅膏。它虽并非剧毒的鹅膏菌,但也可引起神经精神型中毒。

疾控专家介绍,鹅膏菌在全世界有500多种,主要的毒素为肽类毒素和非肽类毒素,剧毒的鹅膏肽类毒素化学结构稳定、耐高温,一般的烹调加工不能改变其结构,它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急诊部副主任修亦斌说,不同毒蘑菇的毒素不尽相同,因此患者的中毒表现也不尽相同,最主要的有急性肝损伤型、急性肾衰竭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急性胃肠炎型、光过敏皮炎型、横纹肌溶解型等7种。“对于大多数蘑菇中毒,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送医后,医生会积极清除毒素,并开展全面脏器功能监护。此外,医生还需要通过患者家属提供的蘑菇样本或照片进行蘑菇种类比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诊治。”

提醒

预防毒蘑菇中毒 最佳方案就是不采食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蘑菇中毒的平均致死率超过20%。“不要相信网上的毒蘑菇鉴别办法。许多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形态相近,普通市民对于毒蘑菇并不具备鉴别能力。”修亦斌提醒,对于预防毒蘑菇中毒,最佳方案就是不要采食野生蘑菇。如果在进食后出现不适感,第一时间就医,最好能带上蘑菇样本或照片,帮助医生进一步鉴别找到病因。

细菌性食物中毒

吃同样的外卖 妻子中毒丈夫没事

最近一段时间,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多例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有的是在吃了隔夜食物后,有的是在吃外卖或海鲜后,都发生了腹胀、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炎症状。其中一名女患者是和丈夫一起吃的外卖,她拉肚子,而丈夫并没有任何不适。

“生活中,这样的情形不少见,一桌人一起吃饭,却只有一人或少数几人腹泻、呕吐。”陆军第七十三集团军医院消化内科主治医师苏耀文说,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般来说是因为病人正巧吃到了细菌超标的食物,而其他人吃的食物是正常的。

苏耀文说,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在食用了被细菌及其毒素所污染的食物之后引发的急性疾病,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以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即人们常说的“上吐下泻”,包括呕吐、腹泻、腹痛等,重者还可引起人体脱水,甚至败血症和休克等,危及生命。而急性胃肠炎未能得到有效治疗,可能转变为慢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等。“比起年轻人,有糖尿病、肾脏病等基础性疾病的人群、儿童及老年人群更需要警惕细菌性食物中毒,比如糖尿病患者在细菌性食物中毒之后,容易引发酮症酸中毒”。

虽然抵抗力较好的年轻人可能会自行好转,但医生并不建议患者等待自愈,尤其是症状出现两三天后仍旧没有好转,反而越来越严重、人感觉疲劳无力之时。此外,不典型的阑尾炎也可能出现这样的症状,不具备专业知识的普通市民很难自行判断,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否则可能耽误病情。

提醒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应把好三关

苏耀文说,一年四季都有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但夏季发病率相对更高,因为湿度大且炎热的天气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创造合适的环境,因此在即将步入夏季之时,市民朋友更应警惕此类疾病。常见的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食物有隔夜饭菜、海鲜、放置时间较长的西瓜等。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把好三关:第一,把好原料关。在具备合法经营资质的农贸市场、超市和电商等正规渠道购买新鲜可靠的食材,尤其是肉制品及海产品;第二,把好加工关。注意手卫生,餐前便后要洗手,做饭时,生熟使用不同的切菜板,食物要煮熟煮透;第三,把好入口关。生吃水果蔬菜要洗净,不生食贝类等海产品,不食用隔夜食物,不喝生水。

河豚中毒

河豚中毒事件虽少

但毒性大仍要警惕

近年来,食品市场愈加规范,广大市民健康意识提高,很少发生河豚中毒事件。不过医生提醒,仍要警惕河豚毒素。

修亦斌说,河豚毒素是神经毒素,毒性极强,摄入几毫克便能致死,普通烹饪无法清除毒素。河豚鱼肉本身无毒,其内脏特别是肝脏和卵巢毒素含量最高,且春季毒性最强,所以春季最易发生中毒。“中毒初期的半个小时到几个小时内,患者会出现头痛、呕吐、腹痛、腹泻,继而口唇、面部、手脚等部位麻木,随后逐渐发生全身肌肉无力,此时可能会睁不开眼睛、四肢无力,严重者甚至出现呼吸肌无力和中枢神经系统麻痹,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不认识的海鲜

不要随意食用

修亦斌说,国家对河豚鱼的养殖、加工、销售有严格的法律法规,广大市民一定要从合法渠道购买河豚鱼及其产品。若因不慎误食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河豚鱼而出现相关症状的,赶紧前往医院救治。

此外,除了河豚,也有部分深海鱼的体内也藏着神经毒素。苏耀文提醒,遇到不认识的海鲜鱼类,不要随意食用。

【名词解释】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一般可分为感染性和中毒性,包括常见的食物中毒、肠道传染病、人畜共患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及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所引起的疾病。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支招】

如何预防食源性疾病

1.避免在没有卫生保障的公共场所进餐;

2.在有卫生保障的超市或菜市场购买有安全系数的食品,不买散装食品;

3.新鲜食品经充分加热后再食用,不喝生水;

4.避免生熟食混放、混用菜板菜刀等,防止生熟食交叉污染;

5.不生食、半生食海鲜及肉类,生食瓜果必须洗净;

6.加工凉拌类和生冷类食品,要重视清洁;

7.尽量每餐不剩饭菜;

8.吃剩的饭菜尽量放10℃以下贮藏,食用前必须充分加热;

9.夏季避免食用家庭自制的腌渍食品;

10.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关键词: 健康预报 食源性疾病 病从口入 毒蘑菇中毒

相关的文章>>

天气慢慢变热了,吃东西要特别当心,稍不留意,就有可能吃出病来。厦门市疾控中心发布的4月健康预报显示,最近这段时间,市民需要重点预防 [ 查看全文 ]
随着气温升高,市民夜宵王牌——小龙虾正式掀起购销高潮,不仅销量大增,价格也驶入下降通道,更加亲民了。此外,小龙虾除了大小还有青...[ 查看全文 ]
女子变身小黄人,查出胆管癌。由于肿瘤位置特殊,手术难度极大。近日,复旦中山厦门医院多学科联合救治,为患者成功摘瘤。医生提醒,如...[ 查看全文 ]
市面上的无糖饮品、零食越来越多,就连不少药品也出现无糖版本。近日,有市民留意到,不少药店内出售多款包装盒上印着无糖无蔗糖型字样...[ 查看全文 ]
标签:
很多职场人,尤其是教师、程序员等这些需要高度用眼的职业,到了年近40岁,会觉得眼力越来越不济,有些本来就近视的人发现自己有了老花...[ 查看全文 ]
今天上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在北京发布。[ 查看全文 ]
耳熟能详的江南名曲《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萦绕在杭州江南体育中心广场上,一群俏娇娘随着音乐一球在手上下翻飞。4月25日,由杭州市滨江...[ 查看全文 ]
4月17日晚,一辆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120急救车沿着外滩行驶。图片来源:中国日报记者朱兴鑫摄中国日报上海4月26日电(记者朱兴鑫)为加强疫情防[ 查看全文 ]
蒲公英、蕨菜、折耳根、马齿苋……每年春天,在小区、公园、郊野甚至路边绿化带,都能看到很多挖野菜的市民。然而,你吃的野菜真的安全...[ 查看全文 ]
近日,北京市发改委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教委、市民政局等23个部门联合印发《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首次明确界定本市基本[ 查看全文 ]
新华社图表,北京,2022年4月26日海报:抗疫·保障有你(6)此时此刻,无论身在上海还是别处,人们都盼着疫情早日清零,盼着上海早日解...[ 查看全文 ]
一是坚持问题导向,深挖疑点线索。将审核科业务骨干力量投入到重点机构审核中,重点聚焦重复检查、过度医疗、低标准住院、高档用药等问...[ 查看全文 ]
世界防治疟疾日|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命今天,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今年的全球主题是“利用创新减少疟疾疾病负担,拯救生...[ 查看全文 ]
4月22日下午,双城区组建临时消杀队伍,对本轮疫情以来阳性病例关涉的个体工商户、企业和居民384个点位开展消杀工作。双城区疫情防控消杀组迅[ 查看全文 ]
关于吃三天苹果能瘦多少斤的内容,包含吃三天苹果能减多少斤?三天不吃饭只吃苹果,三天后能瘦多少斤三天只吃苹果能瘦几斤?[ 查看全文 ]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制订《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治,并[ 查看全文 ]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制订《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治,并[ 查看全文 ]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制订《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治,并[ 查看全文 ]
在日常生活中,走路的快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健康状态。有研究表示,平时走路快的人骨骼好,身材也较同龄人更好,心肺能力也...[ 查看全文 ]
近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制订《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推进宫颈癌综合防治,并[ 查看全文 ]

热门搜索:

春季养生 健康问答 资讯

资讯

更多
  • 脾胃虚弱的人容易...

  • 小儿疝气不可掉以...

  • 槐花清蒸鱼口味鲜...

  • 高过敏体质人群饮...

  • 做好前期预防工作...

  • 孕妇可以吃红菇吗...

图说健康

更多

体育健身

更多